从一组数字看如何应对“癌症之王”

发布日期:2023-11-20

今年11月16日是世界胰腺癌日。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

被称为“癌症之王”。

近10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患者平均生存期仅4个月到6个月。

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胰腺癌的“三高三低”

三高

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

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


十大危险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导致胰腺癌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


  • 长期吸烟

  • 过量饮酒

  • 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

  • 体重指数超标(肥胖)

  • 过量饮用咖啡

  • 环境污染

  • 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史)

  • 慢性胰腺炎史

  • 糖尿病病史

  • 职业因素等

801.jpg


七类高危人群


胰腺癌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并集中在50至70岁的中老年人群。目前临床上接诊的患者大多在45岁以上,但这两年,40岁左右的患者逐渐增多,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

  • 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

  • 肥胖的人群。

  • 患有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群。

  • 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经常吃烧烤、大鱼大肉等,吃饭时狼吞虎咽等。

  • 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进行过胆道手术的患者。

  • 长期抑郁、焦虑的人群。

804.jpg

医生提示:

以上这些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做好相关筛查。


警惕四种症状


胰腺癌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提高警惕。


腹部不适或腹痛

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


消瘦和乏力

80%至90%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质量减轻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

当肿瘤阻塞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时,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黄痘

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皮肤癌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


医生提示:

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六个降低发病风险的措施


针对胰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远离烟草

抽烟与多个系统的肿瘤直接相关。远离二手烟环境,烟民要果断戒烟。


调整饮食

每天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咸菜、烟熏和油炸食品,是预防癌症的重要办法。


坚持运动

推荐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3至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可以是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


减少有害物质接触

减少如β—萘酸胺、联苯胺、烃化物等有害物质接触。


保持良好心态

调节情绪,有利于预防胰腺癌发生。


定期体检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做腹部影像学检查( 包括CT、核磁、B超等),同时定期检测血清的肿瘤标记物CA19-9。


医生提示:

对于像胰腺癌这样恶性度高的恶性肿瘤,应该积极识别高危因素,定期进行相关肿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不会在面对它时感到“无能为力”。


转载自:人民网《世界胰腺癌日:从一组数字看如何应对“癌症之王”》



关注我们 及时了解更多癌症资讯
*
*
*
关于调整我院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医保结算标准的公告 根据《广州市医疗保障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广州地区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医保结算标准的通知》规定,从2023年6月1日起,我院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执行广州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即:停用原执行的“2015年版省定价目录”,改用“2021年版广州市定价目录”,新目录的诊疗项目更全面,对参保的人保障范围更广。具体的项目及价格查询可咨询我院工作人员。 特此公告。 疫苗预约请搜索关注“广州皇家丽肿瘤医院”官方公众号,进入小程序预约。我院HPV疫苗,定期在每周一上午10:00,皇家丽官方小程序放号(含九价、四价),可自行预约单针。 咨询电话:400-0086-222
确定
通知

今年11月16日是世界胰腺癌日。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

被称为“癌症之王”。

近10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患者平均生存期仅4个月到6个月。

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胰腺癌的“三高三低”

三高

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

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


十大危险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导致胰腺癌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


  • 长期吸烟

  • 过量饮酒

  • 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

  • 体重指数超标(肥胖)

  • 过量饮用咖啡

  • 环境污染

  • 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史)

  • 慢性胰腺炎史

  • 糖尿病病史

  • 职业因素等

801.jpg


七类高危人群


胰腺癌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并集中在50至70岁的中老年人群。目前临床上接诊的患者大多在45岁以上,但这两年,40岁左右的患者逐渐增多,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

  • 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

  • 肥胖的人群。

  • 患有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群。

  • 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经常吃烧烤、大鱼大肉等,吃饭时狼吞虎咽等。

  • 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进行过胆道手术的患者。

  • 长期抑郁、焦虑的人群。

804.jpg

医生提示:

以上这些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做好相关筛查。


警惕四种症状


胰腺癌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提高警惕。


腹部不适或腹痛

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


消瘦和乏力

80%至90%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质量减轻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

当肿瘤阻塞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时,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黄痘

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皮肤癌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


医生提示:

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六个降低发病风险的措施


针对胰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远离烟草

抽烟与多个系统的肿瘤直接相关。远离二手烟环境,烟民要果断戒烟。


调整饮食

每天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咸菜、烟熏和油炸食品,是预防癌症的重要办法。


坚持运动

推荐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3至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可以是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


减少有害物质接触

减少如β—萘酸胺、联苯胺、烃化物等有害物质接触。


保持良好心态

调节情绪,有利于预防胰腺癌发生。


定期体检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做腹部影像学检查( 包括CT、核磁、B超等),同时定期检测血清的肿瘤标记物CA19-9。


医生提示:

对于像胰腺癌这样恶性度高的恶性肿瘤,应该积极识别高危因素,定期进行相关肿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不会在面对它时感到“无能为力”。


转载自:人民网《世界胰腺癌日:从一组数字看如何应对“癌症之王”》



">
同意
患者知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