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6日是世界胰腺癌日。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
被称为“癌症之王”。
近10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患者平均生存期仅4个月到6个月。
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胰腺癌的“三高三低”
三高
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
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
十大危险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导致胰腺癌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
长期吸烟
过量饮酒
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
体重指数超标(肥胖)
过量饮用咖啡
环境污染
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史)
慢性胰腺炎史
糖尿病病史
职业因素等
七类高危人群
胰腺癌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并集中在50至70岁的中老年人群。目前临床上接诊的患者大多在45岁以上,但这两年,40岁左右的患者逐渐增多,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
肥胖的人群。
患有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群。
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经常吃烧烤、大鱼大肉等,吃饭时狼吞虎咽等。
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进行过胆道手术的患者。
长期抑郁、焦虑的人群。
医生提示:
以上这些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做好相关筛查。
警惕四种症状
胰腺癌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提高警惕。
腹部不适或腹痛
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
消瘦和乏力
80%至90%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质量减轻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
当肿瘤阻塞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时,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黄痘
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皮肤癌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
医生提示:
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六个降低发病风险的措施
针对胰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远离烟草
抽烟与多个系统的肿瘤直接相关。远离二手烟环境,烟民要果断戒烟。
调整饮食
每天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咸菜、烟熏和油炸食品,是预防癌症的重要办法。
坚持运动
推荐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3至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可以是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
减少有害物质接触
减少如β—萘酸胺、联苯胺、烃化物等有害物质接触。
保持良好心态
调节情绪,有利于预防胰腺癌发生。
定期体检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做腹部影像学检查( 包括CT、核磁、B超等),同时定期检测血清的肿瘤标记物CA19-9。
医生提示:
对于像胰腺癌这样恶性度高的恶性肿瘤,应该积极识别高危因素,定期进行相关肿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不会在面对它时感到“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