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我院肿瘤外科唐嵩(第一作者)、李新军和吴爱国(通讯作者)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IF=4.7)发表了题目为“Poorly cohesive duodenal carcinoma mixed with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with systemic metastasis: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的文章。该文章是国际上对于“十二指肠低粘附性癌”这一特殊病理形式病例的首次报道。文章已于9月中旬被正式收录到Web of Science(Web of Science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它收录了全球多种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论文首页截图
低粘附性癌在胃中的报道比较多,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有单独的分类。然而,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段,在小肠中,低粘附性癌属于未另行指定的小肠腺癌,没有单独的分类。此前也没有单独的病例报道,仅有两篇论文涉及了小肠低粘附性癌这个概念,描述了部分病理特征,这为我们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我院发表的这篇论文是国内外医学领域首次报道的十二指肠低粘附性癌病例,可以让全球医学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这个疾病。
多学科会诊(MDT)体系发挥巨大作用
十二指肠低粘附性癌混合印戒细胞癌,在肿瘤发生转移时,十分容易误诊。我院成熟的多学科会诊(MDT)体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患者是一名52岁男性,因“咳嗽1月,发现左肺肿物2天”入广州皇家丽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外院诊断考虑为“左侧肺癌”。来我院就诊后,CT和PET-CT初步考虑为淋巴瘤,结节病和肺癌待排。由于病情复杂,很多影像特征和临床表现不能用一元化的诊断解释。因此,我院组织了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超声科、介入科、内镜科、重症监护室和手术麻醉科等科室组成的多学科会诊团队,贯穿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全程。
其中,内镜科的肠镜直观地发现了十二指肠的病灶,活检的病理和免疫组化初步获得了低粘附性癌混合印戒细胞癌的诊断,免疫组化排除了壶腹来源。介入科和重症监护室做了左侧肺部肿物穿刺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和免疫组化再次确定为低粘附性癌混合印戒细胞癌,其中免疫组化还确定了肺部肿物为消化道来源的转移灶。肿瘤外科的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活检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其它科室则提供了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十二指肠癌出现症状时大多已经到了晚期,失去了根治性切除机会。通过多学科会诊,我院为患者制定了姑息性手术+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手术圆满成功,前2程FOLFOX方案化疗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肿瘤缩小,咳嗽也消失了。然而,因为肿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印戒细胞癌成分又会降低化疗的敏感性,患者在第3程化疗后,就出现了病情反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低黏附性癌混合印戒细胞癌,也许比一般的十二指肠癌恶性程度更高,更多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初次入院(A、B、E)
和3程化疗后(C、D)的C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