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
就在1月20日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到顶端,日后天渐暖”,大寒节气虽然十分寒冷,但隐约中已经能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者,乃凛冽之极也。”大寒到来,天气冷到极点,人体内的阳气也在预备生发。
老话常说“大寒,大寒,抱成一团。”大寒过后便是立春,在这季节交替日,身体养护十分重要。要为迎接春天做好准备,也要吸收充足的养分,抵御风寒。今天请广州皇家丽肿瘤医院黄浩文副主任中医师为大家带来大寒养生的内容。



大寒过后便是除夕,春节,很多人饮食会偏向于油腻,再加上天气干燥,室内温度高,非常容易上火。“灭火” 便是大寒的重中之重,而这“三冬”指的便是冬瓜、冬枣、冬甘蔗。
冬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帮助人体降低血糖、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冬枣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是维生素C,能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甘蔗口感清甜,能够提神醒脑,除此之外,还能补肺益肾,补血润燥,对人体大有脾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多食,最好是煮汤或熬粥时加上。



寒冷的天气,非常容易伤阳气,而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可帮助人体养血安神,补益心脾。
大寒后便是立春,此时大自然阴气极盛,阳气极弱,此时要保护好肝脏,为春季做准备。而红枣虽普通,但富含营养,能帮助人体保肝健脾、降低胆固醇。
核桃富含维生素E和含磷脂,能增强体内的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促进饮食。可帮助人体抵御寒冷,提高身体健康。

大寒养生,还需牢记
以下这三忌,三宜,三秘诀
过好寒冬最后15天,
为来年的身体打下基础。
忌熬夜,扰动阳气
大寒时节,最忌讳的便是熬夜,熬夜不仅会伤害我们的肝脏,也会伤心脏。休息时,心脏缓慢跳动让自身休息,若是经常熬夜,心脏无法休息,会感到心悸心慌,严重的话会引发心脏病。
此外,作息时间要顺应冬季的闭藏特征,早睡可以积累阳气,晚起则可以储蓄阴气,为身体养精蓄锐。夜晚睡觉,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盖好腹部,防止腹泻、着凉。
忌大肆进补,引发外邪
大寒处于与立春的交替处,人体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在饮食方面多食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比如白萝卜、洋葱、生姜等,带动阳气升发。
除此之外,饮食上要注意养脾,饮食要偏向于养血补气,滋养脏腑。
忌运动过量,损失阴津
大寒养生除了“扶阳”,“滋阴”也十分重要,若是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阳气会随着汗液而出,受到损伤。
运动要适量,不给身体失水,也要避免劳心劳神,不过度操劳。一定要注意温度和湿度,尤其在空调室内,尽量多喝水,给身体补充水分,不损阴津,减少疾病的发生。
头宜暖,胸背、足部忌寒冷
人们常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寒邪极其容易入侵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保暖十分重要。
在中医看来,头部是诸阳之会,心则贯通胸背,而寒则是从脚生起,所以,头部、胸背、足部是重点保暖的部位。出门时,要戴好帽子,防止寒风入侵,晚上回家时多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食宜温,护腰养肾
季节对应着五行与五脏,“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肾对应着冬季,属水,主藏,所以冬季养生宜养肾。养肾饮食调理很重要,可食一些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是冬季养肾首选。此外,坚果类视频也是益肾佳品,比如桂圆、核桃、栗子等食物。
心宜平,节制喜怒,多晒太阳
寒冷萧瑟的冬季容易引发悲伤、失落等情绪,严重的话还会患上抑郁症。所以在冬季,要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调节心态,缓冲郁闷的心情。也可外出多晒太阳,感受阳光的沐浴。

按摩方式:将手指放置穴位处,进行按揉,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多梳偶头顶,也可达到一定的保健功效。
按摩作用: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很多经脉都会交会于此,是人体的第一保健要穴,经常按揉,可帮助人体疏通气血、驱寒助眠。
按摩方式:将双手搓热,紧按在穴位上,用力往下推,推到尾椎骨的位置,每次做50-100次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
按摩作用:腰眼穴在中医上称为“鬼眼”,属于经外奇穴,按揉这个穴位,有助于温煦肾阳,畅通气血,能够帮助人体补肾固精。
按摩方式:用拇指按揉太溪穴,按摩时间在5-10分钟左右,每分钟大约为120次,有酸胀感为宜。
按摩作用:太溪穴位于脚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下肢酸胀,滋补肾阴,为身体补充水分。
专家介绍:黄浩文 副主任中医师
